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是赣南师范大学科研机构,成立于2015年;其基础是2014年组建的学校“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学科创新团队;2016年8月,获批为第三批江西省社科知识普及宣传基地。
该中心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为己任,整合了学校历史学、哲学、教育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旅游管理学等专业18位老师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拥有博士学位12人;中心主任是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晓方教授。
目前,该中心的工作主要围绕王阳明与南赣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王阳明与南赣政区研究,王阳明与南赣族群研究,王阳明与南赣社会治理研究,阳明心学与阳明南赣弟子研究,王阳明的军事思想与实践研究,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王阳明与南赣文学艺术研究,王阳明与文化产业研究等方面展开,取得了一定成绩。
几年来,该中心收集整理了王阳明在南赣的一系列文献资料,包括方志、族谱、碑刻、民间传说故事等;中心成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9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赣南师范大学学报》开辟了“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专栏;在学校设立了“阳明文化论坛”;自2015年,依托专门史学位点开始招收“王阳明与地域社会”方向硕士研究生;完成了江西省委宣传部委托的历史文化纪录片《王阳明在1519》的脚本创作,为赣州市委党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开设阳明文化专题讲座,为培育阳明文化品牌,繁荣赣南特色文化做了大量工作。
赣南师范大学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 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
负责人 | 李晓方 |
依托学院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团队建设概况 | |
1、团队建设开展的工作 (1)积极推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经过团队积极努力和推动,在专门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增设了“王阳明与地域社会”三级研究方向,于201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该方向研究生共有3人。组织团队力量在历史学本科生中开设王阳明与阳明学专题讲座。人才培养初见成效,研究生立项省级和校级创新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指导并规划大余县两所学校以王阳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均被评为大余县校园文化建设的模板和大余县最美校园。团队的以上努力和成效,有力地支撑了专门史学位点的建设,推进了中国史重点学科的发展。 (2)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团队依托地域优势,采取集中和分散等形式组织团队成员多次深入赣南各地市,开展以王阳明与赣南地域文化为主题的系统调研,对王阳明在赣南留下的相关著作、遗迹、碑刻以及民间传说等文献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摸排和收集,已完成《王阳明南赣史料汇编·方志编》、《虔台志》、《虔台续志》的辑史、汇编和点校工作,正准备出版。 (3)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团队自立项建设的三年来,共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2项,结项省部级课题9项,发表核心论文23篇(其中C刊11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团队成员参加各层级学术会议13人次,邀请专家来校讲学6人次,成功举办了学校“首期阳明文化论坛”,在学校学报开辟了“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专栏,计划每年至少推出2期专栏,目前已组织推出了3期。 (4)主动对接地方社会开展服务与合作。主要工作有: 一是推动了省市地方政府对王阳明及阳明学研究和宣传的高度重视。2015年,团队负责人李晓方受邀陪同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姚亚平同志在赣南考察王阳明遗址遗迹,并受邀出席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2015年江西省文艺工作选题座谈会”,有力地传播了团队和学校的声音;积极加强与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社联的合作,大力推动了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 二是大力宣传王阳明与阳明学,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担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国学讲堂”,为广大干部开设王阳明与地域文化专题讲座;积极参与市委宣传部策划的“王阳明在江西”展览馆的方案设计、展馆布置等活动;为大余县青龙中学及大余县新城镇中心小学设计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并指导开展建设。 三是推动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团队完成了省委宣传部委托的历史文化纪录片《王阳明在1519》的脚本创作,团队负责人李晓方担任了赣州市电视台录制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南赣巡抚王阳明》的历史顾问,并以专家身份接受采访。团队成员和在校研究生为主要力量独立创作了王阳明专题话剧《吾心光明》。 2、团队建设形成的优势和特色 三年来,团队坚持以学科发展为目标,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导向,聚力于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认为团队建设形成了以下优势和特色: (1)坚持学科交叉,形成了学科联动、协同创新的学术团队,探索培育了学校新的学科增长点。团队由历史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的博士组成,同时吸收了学校教育学、社会学、旅游管理等外围力量开展合力研究,建立了二周一次的学习研讨会机制,成员定期交流学习和研究心得,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良性互动的学科联动机制。同时,团队建设坚持人才培养为根本,设置了硕士研究方向,招收了硕士研究生,并在历史学本科生中开设王阳明与阳明学专题讲座,竭力为学校各层次人才培养服务,聚力于学校的学科建设,打造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学科的整合发展。 (2)坚持学术本位,形成了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学术团队,奠定了团队在省内外王阳明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通过开展学术研究,团队在三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大力传播了学校王阳明研究的声音,得到省内外王阳明研究领域的专家和机构的充分认可。团队负责人李晓方教授参与了《王阳明在1519》、《南赣巡抚王阳明》等纪录片的创作,担任了纪录片的脚本创作、历史顾问并以专家身份接受采访;浙江、贵州等地王阳明研究机构主动与团队联系开展合作交流。在近期成立的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国家二级学会),团队负责人李晓方担任副会长,成员朱忠飞担任副秘书长,其他成员均为会员;此外,团队成员均作为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赣州市政协王阳明研究会的骨干力量,为省市王阳明研究贡献学术智慧和力量。 (3)坚持服务地方,形成了创新创造、服务社会的学术团队,把团队建设成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团队立足赣南地域,着力挖掘王阳明为主题的地方文化资源和特色,在文献整理、文化普及、场馆设计、旅游规划及打造文化品牌等方面,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与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尤其是文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团队已获得了地方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的高度认同,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社联、崇义县、大余县等政府部门及企业单位多次主动寻求与团队开展项目合作和讲学交流。 (4)强化交流合作,形成了放眼世界、扎根地方的学术团队,建立了与省内外主要研究力量的合作交流。团队密切关注国内及海外的阳明学研究最新动态,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交流。团队践行“请进来”与“走出去”,邀请了方志远、钱明、许怀林以及张新民等国内外知名的阳明学学者来校交流,团队也积极组织成员参加赣州市各类王阳明研究活动,与本地专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3、团队建设形成的机制 (1)建立形成了团队内部学术研讨与工作交流机制。自立项以来,团队坚持两周举行一次研讨会议,采取读书汇报、主题讲座、专题研讨、工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定期交流学习和研究心得,研究推进工作任务。 (2)建立形成了与外部交流与合作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开展团队与外部学术交流和社会合作。邀请了方志远、张新民、钱明等国内外知名阳明学者来校讲学,与江苏宏德文化出版集团、贵州王阳明研究会、赣州市政协、市社联、崇义县、大余县等各地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合作机制。 (3)形成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三者有机联动的机制。团队立足科学研究,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成果为地方社会服务,同时,又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了三者有机交融与良性互动。 (4)形成了经费使用激励机制。团队严格按照依照学校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对照建设任务和经费预算,以确保完成建设任务为前提,以团队可持续化发展为方向,以鼓励产出高层次成果和高质量社会服务为导向,积极发挥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科学合理使用团队建设经费。经费使用在充分保障团队资料建设、学术交流、考察调研及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形成了给予团队成员发表C刊论文奖励5000元∕篇的激励机制。 | |
团队建设成果 | |
建设任务1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 建设成果1 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具体为: 1、李晓方《明清时期赣闽粤交界地区的社会治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委2016.6) 2、王天鹏《客家村落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多点民族志研究》(国家社科规划办2016.8) 3、朱忠飞《畲族契约文书与日常生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4) |
建设任务2 申报省部级课题5项 | 建设成果2 成功申报省部级课题11项,具体为: 李晓方《王阳明赣南弟子研究》(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办2015.12) 王天鹏《村落文化类型与乡村孝道再生产的多点民族志研究》(江西省教育厅2014.7) 王天鹏《研究生田野调查基地的教研互助平台建设研究》(江西省教育厅.2016.8) 王中原《新常态下习近平同志依规治党思想与实践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2017.1) 温小兴《王阳明与赣南乡村社会治理研究》(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2014.11) 钟小明《朱熹中庸学思想的历史文化价值》(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办2014.12) 钟小明《中央苏区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教育部2015.12) 钟小明《中央苏区党的宣传工作》(江西省人文社科规划办2016.12) 刘小生《王阳明与赣南地域社会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14.11) 刘和富《民国<赤溪县志>方言的书写与客家形象建构研究》(江西省教育厅2014.10) 解春龙《明嘉靖六年王阳明赴任广西平叛路线考》(江西省教育厅2015.10) |
建设任务3 完成省部级课题8项 | 建设成果3 成功完成省部级课题8项,具体为: 李晓方《明清瑞金县志的编纂与地方社会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4.12结项) 李晓方《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明清瑞金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14.12结项) 王天鹏《客家孝道的社会人类学研究》(江西省社科规划办 2015.12结项) 王天鹏《田野调查与问题意识:高校硕士研究生田野调查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江西省教科规划办 2015.12结项) 王天鹏《客家村落文化研究》(江西省教育厅 2016.12结项) 王中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南省社科规划 2014.6结项) 王中原《多元化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 2016.6结项) 朱忠飞《客家地区礼生祭文本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 2016结项) |
建设任务4 发表核心论文20篇以上(其中C刊10篇以上) | 建设成果4 成功发表核心论文23篇,其中C刊11篇,具体为: 李晓方《地方县志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基于明清瑞金县志的考察》,《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第3期 李晓方《传记书写与皇权攀附:清代瑞金县志对谢长震的形象建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4年第6期 李晓方《“阳明过化之地”与“节义文章之乡”:明清瑞金县志对地方形象的建构》,《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朱忠飞《畲族契约文书现存状况及其研究路径》,《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8期 朱忠飞《闽南客家族谱的祖源叙事与族群认同研究——以诏安二都为中心的探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朱忠飞《从边缘看客家:闽南客家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王天鹏《道教闾山派与客家祖先崇拜亦畲亦汉混融特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6年第5期 王天鹏《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反思》,《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王中原《<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及其现代价值探析》,《大学教育科学》(CSSCI)2015年第6期 王中原《王阳明“致良知”的社会改良思想探析》,《求索》(CSSCI)2016年第1期 王中原《王阳明“格物致知”的道德修养理论探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王中原《王阳明“致良知”的书院教育思想研究》,《大学教育科学》(CSSCI)2016年第6期 温小兴《国内王阳明与地域社会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钟小明《朱熹知行思想管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钟小明《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钟小明《朱熹仁学视域中的公正思想》,《东南学术》(CSSCI)2016.5 钟小明《苏区时期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新知行观》,《福建论坛》(CSSCI)(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9 钟小明《苏区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CSSCI)2016.8 钟小明《先秦至宋代仁学思想的学术演变》,《理论月刊》(北大核心,CSSCI扩展板)2016.9 钟小明《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工农文化的目标选择》《东南学术》(CSSCI)2017.1 刘和富《王阳明崇义建县时间考》,《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解春龙《明嘉靖六年王阳明赴任广西路线考》,《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黄家强《王阳明南赣活动年谱》,《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注:以上发表在学校学报上的论文,均为省级课题阶段性或最终研究成果。 |
建设任务5 出版学术专著3部 | 建设成果5 出版学术专著3部,具体为: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3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6 王天鹏《孝道之网:客家孝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1 |
建设任务6 省部级科研奖1-2项 | 建设成果6 省社科奖申报两年一次,在2015年申报时,团队刚立项建设一年,无前期无相关成果作基础。经过三年建设,现已有相关成果,准备在今年下半年进行申报。 |
建设任务7 成立王阳明与地域社会研究中心 | 建设成果7 2015年3月,学校批准成立了校级科研机构“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
2、团队建设取得的其它成果 (1)2016年8月,“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获批为第三批江西省社科学普及宣传基地。 (2)承担了省市两部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一是团队完成了江西省委宣传委托的历史文化纪录片《王阳明在1519》的脚本创作;二是团队负责人李晓方担任了赣州电视台制作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南赣巡抚王阳明》的历史顾问;并在两部纪录片中接受专家采访。 (3)增设了硕士学位点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在专门史硕士学位点下增设了“王阳明与地域社会”研究方向,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目前,招收了该方向硕士研究生3人,人才培养取得成效,3名研究生均有相关研究成果,如刘和富发表论文《王阳明崇义建县时间考述》、解春龙获省级创新课题并发表论文《明嘉靖六年王阳明赴任广西路线考》、郭晓慧获校级创新课题《南赣阳明弟子研究》以及黄家强发表论文《王阳明南赣活动年谱》。此外,团队成员在历史本科生的《中国古代史》中开设了王阳明及阳明学专题讲座。 (4)推动了国家级与省市级研究机构的成立并担任要职。在团队的努力推动和积极参与下,2015年8月赣州市政协成立了赣州市政协王阳明研究会;2016年10月江西省成立了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2017年4月成立了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其中,团队负责人李晓方教授任各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朱忠飞担任副秘书长,其他成员均作为核心力量参与各研究机构的学术研究等工作。此外,李晓方教授还被聘为“世界客家文库学术委员” ,当选为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赣州市政协文史委《王阳明在赣州》研究专辑审校等学术职务。 (5)在《赣南师范大学学报》开辟了“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专栏并组稿三期和约稿刊发钱明教授、许怀林教授等知名学者文章。 (6)团队成员李晓方、王中原等6次受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市地税局等单位邀请,为广大干部开展以王阳明为主题的讲学活动,培训干部400多人次。 (7)成功举办了首期“阳明文化论坛”。2016年12月,团队成功地举办了首期“阳明文化论坛”暨江西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基地揭牌仪式。此次论坛以“弘扬阳明文化,推动赣南发展”为主题,邀请了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方志远教授前来主讲,论坛吸引了校内外众多阳明学研究专家学者及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社会科学网、赣南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8)创作了一部王阳明主题的话剧《吾心光明》。团队负责人李晓方教授担任话剧的编剧指导及历史顾问。话剧以在校研究生为主要力量进行了初排,并初次出演2017年研究生元旦晚会,效果良好。现计划将此话剧作为普及阳明文化的载体加以推广。 (9)为大余县中小学规划建设校园文化并获好评。团队成员先后为大余县青龙中学以及大余县新城中心小学规划了以“此心光明,知行合一”、“心诚身正,晓学达理”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建设成果均被大余县评为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的模板及最美校园。 |